×
文艺理论与批评

沿党的思想而行依源头活水而进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中国的文艺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要面对、都要思考的问题。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时、明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处于重要时期的文艺总方针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大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内蒙古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讨论。作为文艺领域中的一员,我将学习讲话的几点心得撰写成文,以便交流。

心得之一:讲话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思想一脉相承

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核心内容,可以用“一根红线贯穿到底”来概括。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马克思还以古希腊艺术为例,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艺术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开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先河。随后,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一文中提出了文艺“从生活出发”的命题,夯实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础。

进入20世纪后,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他于1905年发表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次提出“写作事业必须以党的思想为指针,为千百万劳动人民服务”的论题。

其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于1908 年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了著名的 “五项因素公式”理论,认为文学艺术既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同时也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文学艺术实际上是通过“社会中的人的心理”来表现社会心理,并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艺社会学把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关注并探讨文艺和社会现实的关系;而文学艺术源于现实生活。

我认为,“为千百万劳动人民服务”与“五项因素公式”理论中的“文学艺术源于现实生活”,一起构成了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向东方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过程。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讲话》不仅为解放区,更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确定了大政方针和基本路径。《讲话》中所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折射出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中国的文艺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要面对、都要思考的问题。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时、明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处于重要时期的文艺总方针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大政策。

心得之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家应融入现实生活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些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的。就总体走向和发展大势而言,我们的文艺事业可谓既不缺钱、缺人,更不缺“重视”。那么,要进一步发展文艺事业,我们究竟缺什么?

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茅塞顿开”。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文艺界出现了不少怪现象:少数“艺术家”聚集在宾馆“侃侃而谈”,便可创造出“惊世之作”;那些“明星”“大腕”可以说“无所不能”,将观众“忽悠”得北南不分,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些“纯娱乐”的倡导者认为,文艺作品不需要思想,不需要立意,更不需要文本,一切均在“艺术家”的“自由发挥之中”,等等。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文艺真正缺乏的是“源头活水”;文艺家偏离的是将“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的要求;文艺作品缺少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简而言之,就是在主流价值观的塑造方面,还不能满足我们所处时代的要求。

上一篇:卢卡奇研究综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