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理论与批评

卢卡奇研究综述

一论文研究成果

从2003年到2013十年的时间里,关于卢卡奇研究的论文达百余篇,其中硕士论文占70多篇。纵观这些研究论文,它们大体上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先是将卢卡奇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作对比、进而探究出卢卡奇文论特点、再重新与中国现当代文论家作对比。从横向发展角度看,对卢卡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现实主义文论以及在这背景下的创作研究。

如果将这些研究进行简单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研究;第二类是比较研究;第三类是接受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增加我们对卢卡奇文论更深刻的认识。

在第一类研究中,首先研究卢卡奇的文艺理论思想。卢卡奇是一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从青年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到后来一直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开始单纯的接受到后来的不断丰富。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他的一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他的文艺思想更是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在文艺观立场上,他坚持认为,文学和艺术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性论。有的研究者从这一角度出发,钻研卢卡奇文艺理论思想,例如张丽君《卢卡契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该论文从卢卡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入手,明确他的文艺批评理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研究他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其次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其它创作进行论证,比如张顺安《卢卡契论作家创作》。他先阐述卢卡奇的批评和创作理论,然后用这些理论原则去论证作家具体创作。值得一提的创作原则是要有党性原则,从这条原则中可以再次印证卢卡奇的创作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密切相关。最后关于这一类研究要归落到现实主义的相关问题。卢卡奇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家,现实主义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概念。要想理解好他的文艺思想,必须对现实主义有透彻理解。卢卡奇所提的现实主义与它刚刚形成时的内涵已不大相同,他是从总体性原则出发来谈现实主义,对于这一题目在李红岩《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下的现实主义》中有所阐明。该文不仅阐发总体性原则下的现实主义,更对现实主义内涵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除此以外,对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的不足之处也有所揭示,从而使研究的范围更加完善。

第二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理论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与本体具有相同点或相似点的他方来比较从而更加突出研究对象的特征和本质。在我国应找出与卢卡奇具有相似身份或相同信仰的文论家进行比较,目前看关于胡风和矛盾与卢卡奇作对比较为突出。比方说,张晨阳《比较视野中的卢卡契与胡风文艺思想》。本文采用结构性思维对二者的文艺思想作了对比,分别从人道主义思想底蕴、主体性美学、文艺实践观三个角度阐明二者的异同,进而得出结论。简单来说,卢卡奇是从本体论角度进行理论研究,而胡风则侧重于价值论的理论形态。但二者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理论研究,都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规模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另一个与卢卡奇作对比的中国文论家就是矛盾,在李敏《卢卡奇和矛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差异研究》一文中详细阐明二者现实主义理论的差异。该文首先将二者对于现实主义的定位与内涵作区别研究,而后在这一背景下具体又从人民性与为人生、整体性与社会整体性、典型观等不同方面入手进行了详细发挥。卢卡奇认为只有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才是伟大的,他们反映人类关系的方法是用主观反映客观,而文学的宣传功用则是矛盾更看重的一点。定位不同则角度不同,角度不同则观念不同,卢卡奇和矛盾对现实主义的不同定位必然会导致二者现实主义理论思想的不同。除了单纯的比较研究外,还有一小部分研究是比较和影响的兼而有之,以沈静《卢卡奇对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为代表。本文起初剖析了胡风与卢卡奇背景中的文学艺术理论,继而说明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对胡风的影响,在此影响下,最终将两个主体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他们的异同以及产生异同的原因。

第三类研究类型是接受研究。接受研究是指一种文学理论或思潮在发源地以外的传播、交流、变异的状况。就像陈伦杰在《卢卡奇文艺理论的中国接受研究》中的探索。该笔者的研究已经不是对卢卡奇初期阶段的研究,是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于是作者在论文一开始就对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研究近况进行梳理,接着将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划分为四个时期且详细讨论每一时期的内容和特点,最后进一步总结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与上一作者不同,王银辉在《穿越“晦霾”走向新生——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对卢卡奇在中国的接受路径的研究另辟蹊径。他先从卢卡奇在中国的译介入手,详细写出卢卡奇在中国各个时期的译介情况,然后采用总分总原则进行论述。总的方面先表明卢卡奇与中国作家阶级意识的关系,举出鲁迅等文人团体对卢卡奇理论的接受,再以他不同的身份角色和不同的理论元素分述对中国作家和文论家的影响,最后对这一研究的意义及启示作了相应说明。

上一篇:学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