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理论与批评

不只是网红,杜甫可是妥妥的文艺青年!

今年年初,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人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亚,

不是雪莱,而是杜甫。

纪录片的名字叫做《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这不是第一次兴起杜甫热,

前几年的“杜甫很忙”的绘画作品,

就让这位大诗人在时隔千年后,

成了炙手可热的大网红。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的诗文多反映唐代人民百姓生活,因此经常被收录在语文课本中。

一提起杜大叔,大家都很有发言权:这人我熟啊,从小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整天不是山谷捡橡果、就是雪地寻山芋,好不容易盖个茅草屋,房顶还被大风掀跑了……

但如果你一直和小编一样有着这个固定印象,那你可错了。

今天,就跟随深圳卫视《课间十分钟》的老师们,一起看看杜甫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教授左汉林老师做了个科普:

杜甫热并不是近现代才兴起的。早在宋代诗人当中,就已掀起了杜甫热。宋代诗人词人的榜样是杜甫,不仅仅是将杜诗作为诗学典范。在南北宋社会大动荡时,国家的处境跟安史之乱非常相似,大家忽然间认识到杜诗的独特价值,感受到他当时的流离漂泊,引发强烈共鸣。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文人流亡大后方,听到了战争的胜利消息,就经不住一起朗诵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只有杜甫被称为“诗圣”。

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教授?左汉林

今天我们读杜甫,都说他穷困颠沛流离,

辗转许多城市,但他最思念的还是长安城。

左老师表示,

杜甫是在他35岁的时候来到的长安,

长安是当时的首都,对年轻人来说遍地都是机会?。

杜甫为了实现“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

所以一定会来到君王所在的城市。

从左到右:深圳卫视主持人?双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教授?左汉林

在他来到长安第二年,唐玄宗下诏,

“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

这是一场非常特殊的科举考试,由皇帝亲自挑选人才,

不论你是否做官,年纪多大,

不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以来参加考试。

几乎来自全国各地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纷纷赶往长安,

杜甫就是大队伍中的一员。

不过遗憾的是,当朝宰相背后“动了手脚”,

全国考生无一中榜,

杜甫倒霉地成为了“野无遗贤”的牺牲品。

二十出头时,杜甫在洛阳进士考试落榜,

但那时年轻气盛的杜甫并不在意。

事实上,杜甫并非一直穷困潦倒,

相反,他可是一个妥妥的公子哥。

当时,他父亲当着不小的官——兖州司马,家境殷实,

落榜后,他到处旅游,

在游览泰山的时候就写下著名诗篇《望岳》,

诗中充满了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我们今天老觉得杜甫是一个老气横秋的中年人,

但《新唐书》里就说他“旷放不自检”,

文章里的狂劲儿比李白一点也不差。

杜甫的才华是数一数二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的就是他自己!

杜甫不断地壮游盛唐,

甚至还晒出一份豪华简历《壮游》,

他七岁当神童,九岁写一手好字,

十四岁参加名流诗人酒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跟李白一样,

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

上一篇:庆祝建党100周年 我省将推出一批重点主题文艺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