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理论与批评

舞论对印度戏剧的历史影响以库迪亚旦剧为例

印度文化源远流长且独具特色。四大吠陀、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都是印度古代文化的精华。古典梵语文艺理论著作《舞论》(Natyasastra)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已故梵语学者金克木指出:“《舞论》(戏曲学)是现存的古代印度最早的、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①金克木:《金克木集》(第七卷),北京三联书店2011 年版,第277 页。当代印度学者认为:“婆罗多的《舞论》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②Bharatamuni, Natyasastra, Vol.1, New Delhi: NBBC Publishers, 2014, p75.关于《舞论》成型的时间,学术界历来争执不已。综合各家观点,《舞论》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4世纪或5世纪之间。《舞论》是早期梵语戏剧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它以戏剧表演为核心,涉及诗律、情味、音乐、舞蹈、绘画、建筑、语言、语法、宗教哲学、神话、星相、心理、仪式和地理等不同领域的主题,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古代文艺理论百科全书。该书对印度文艺理论、艺术表演等均产生过重要的历史影响。“喀拉拉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其中大多数艺术独具特色,代表了与印度其他地方艺术完全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流派。”③Leela Omchery, Deepti Omchery Bhalla, eds., Studies in Indian Music and Allied Arts, Vol.1, Delhi: Sundeep Prakashan, 1990, p183.因此,本文便以南印度喀拉拉邦重要的传统戏剧库迪亚旦剧(Kutiyattam)为例,对上述情况作一说明。

一、《舞论》影响概述

《印度舞蹈通论》一书指出,《舞论》对一些主要的现存印度古典舞产生过影响。它对历史上保存古代梵语文化最多的南印度古典舞或古典戏剧的影响更为明显。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主要流行于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Bharata Natya(婆罗多舞)。Bharata Natya的字面意思是“婆罗多的舞剧”或曰“婆罗多舞”。有人认为婆罗多舞是沿用了《舞论》作者的名字,也有人认为Bharata是以舞蹈表演的三个要素组合而成的:bhava(情感)、raga(曲调)和tala(节奏)。“就起源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着眼,婆罗多舞都是从南部印度的坦焦尔流传开来的,这是没有异议的。”④江东:《印度舞蹈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年版,第56 页。从艺术形式看,婆罗多舞是一个多元复合体,除舞蹈外它还包括音乐调式、固定的节奏类型、歌词、戏剧要素和纯舞等。“纯舞段和叙事舞段是婆罗多舞的主要结构模式。要认识和理解这些舞段,须懂得身体和手的姿态位置、动作种类以及音乐曲目。在婆罗多舞中,节拍是至关重要的组成成分,它由于与音乐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了解这种为舞段伴奏的音乐及其节拍,也是相当必要的环节。就纯舞段和叙事舞段两者相比较,纯舞段是婆罗多舞的脉搏,而叙事舞段则是婆罗多舞的魂灵。”⑤同上,第59 页。

南印度安德拉邦一带流行的古典舞库契普迪舞(Kuchipudi),是“严格按照古代乐舞著作《舞论》所规定的原则、体系和技术发展起来的,具有完善的艺术形态。库契普迪舞是以舞剧的形式传衍发展起来的。这些舞剧,与中国古代乐舞相一致,诗、乐、舞三位一体……库契普迪舞流传在印度东部的沿海一带,得名于位于克里希纳地区的同名村落,是安得拉邦的代表性古典舞种”。①江东:《印度舞蹈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年版,第107 页。印度学者指出:“婆罗门组成的库契普迪舞演员们,精通婆罗多仙人的《舞论》、喜主的《表演镜》和伽耶帕·塞纳尼(Jayapa Senani)的《舞蹈珠串》(Nrittaratnavalli)等古代梵语著作的基本原则,他们因而可以继承这些权威著作规定的所有要点。因此,它们的舞剧优美地结合了古典舞蹈的三大要素,即表演和舞蹈相结合的叙事舞(Natya)、纯舞(Nrtta)、情味舞。情味舞是包含身体、双手、肢体的动作,并结合了表情、眼睛与眉毛的运用,充满了情味,它可相当完美地运用于戏剧主题和人物刻画,也可用于戏剧表演或曰模仿性的情感表演。”②Enakshi Bhavnani: The Dance in India: The Origin and History, Foundation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the Dance in India-Classical, Folk and Tribal, Taraporevala's Treasure House of Books, 1970, pp58-59.

除了婆罗多舞、库契普迪舞之外,其他古典舞如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奥迪西舞(Odissi)和曼尼普利舞(Manipuri)等,多数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舞论》的影响。以卡塔卡利舞为例:“从结构上看,它以《舞论》为基础,另外以《手相灯》(Hastalakshnadipika)和《表演镜》(Abhinayadarpana)为补充。它的刚舞和柔舞均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表演。《舞论》所规定的三种基本舞蹈形式即纯舞、情味舞和叙事舞,构成了卡塔卡利舞和其他印度舞蹈的基础。”③Ibid.. xiii.

上一篇:香港铸造业总会年新春联欢晚宴暨文艺表演大赛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