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理论与批评

纵横交汇通达文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漫谈

谈及文艺理论,人们脑海中立刻就会闪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一大批经典的传统文学思想和文学大师的形象,就近百年来看,都可谓思潮迭起、精彩纷呈。从文艺思想来看,先后兴起过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巨浪思潮,这两座丰碑至今仍然让人高山仰止;从文艺研究的重心来看,也是风起云涌、起伏不断,出现过从创作者到作品文本的转移、从作品文本到读者和接受程度的转移。与此同时,对于文艺作品的研究,也曾经出现过对语言论的转向和非理性的转向两大阵营,其中涌现出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数十种文艺批评的流派。因此,当我们在回看文艺理论的演进变迁历程时,不禁感到风云激荡、高潮迭起,同时也难免有一种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惑。

南帆先生在其大作《文学理论》中说道:“文学是什么?一旦受到文学的吸引,对诸多问题的探究就会接踵而至:作家、文本、文类、叙事与抒情、修辞以及文学与历史、宗教、民族、地域、道德、性别之间的种种联系。这一切如何组织起来,从而产生非凡的魔力,以至于令人如痴如醉?这是文学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得到了初步的答案后,人们就有条件‘登堂入室’,进行更为专业化的考察。这时,文学史、文学理论史上的一批重要概念及各种文学批评流派的特征将会逐渐进入视野。显然,对每一个概念的考证或者对一个批评流派的描述,背后都隐藏着宽阔的研究领域。”[1]南帆先生研究文学理论的格局开阔、视角独特,总能化繁为简、切中筋脉,犹如庖丁解牛一样精深解析、干净利落。《文学理论》从“文学是什么”“如何研究文学”两个基本问题出发来探讨文艺研究,阐释了文学创作者、作品文本、叙事风格与抒情手法、语言修辞等内容,同时对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如历史、宗教、民族、地域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还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新时代下文学中经典作品与读者接受欣赏的问题。掩卷沉思、反观当下,恢宏耀眼的工业文明渐行渐远,信息技术革命营造出来的绚丽景观不觉间已经将我们吞噬,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容应付当下及未来的文艺研究?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横向分析

研究者必须打通文艺理论要点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衔接,紧密关注其间的互动变化。

回看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不难发现,大多文艺思潮或直接基于某些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理论产生,或与其他理论背景相衍相生、交织依存。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代大师海德格尔,为后人描绘了“诗意地栖居”的唯美境界,并一直极力倡导并推崇“艺术让真理敞开”。而波兰哲学家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可以说是建立在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和“悬置”的方法上,以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期待视野”等理论为营养,是第一个系统深入地建立现象学、美学的文艺理论家,他也极大地推动并催生了伊瑟尔等人的接受美学理论。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独树一帜,其理论体系中所阐述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整体,缠绵交错、共存互生、相互使用,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人类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此同时,该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又与人类行为中所遵循的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理想原则相对应。而要想真正体会荣格“原型”理论中的“分析心理学”的“原始意象”“自主情结”等内容,或许可以考虑从弗洛伊德个人“潜意识”理论出发,引进“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那么一切就会更通透。罗兰·巴特说:“从每个故事里抽取出它的模型,以这些模型再建立一个巨大的叙述结构,然后(为了验证)又回到任何一部作品上去:这件任务使人筋疲力尽,而且索然寡味,因为文本因此而失去了差异。”风格鲜明地表达了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反思。而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则明确反对语言中心主义,其解构主义的文学新论极大地动摇了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是构成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德里达认为,“所指”的世界构成一个流动的意义指涉过程,是不确定的,存在任意性、差别性。“言虽不能言,然非言无以传”“延异”(differance)“播撒”(dissemination)“踪迹”(trace)等新词都极具德里达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文艺研究早已不能只囿于自身理论及作品本身,其与社会文化的生态样貌、周边学科的思想流转及相互关联都应该密切关注,尤其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对文艺研究的进化发展意义重大。

上一篇:傅雷刘海粟友情与绝情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