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绪论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内容与形式往往存在于同一事物中,作为事物的两面性呈现出来,二者辩证统一,在平面设计中,把握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会使设计作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本文立足于平面设计,从平面设计中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将平面设计的内容与形式对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内容与形式,引导设计师在研究人们物质及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处理好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出既符合人们使用需求又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兼具功能作用和审美要求的设计,让设计作品更好地为人服务。本文针对几类平面设计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这对于设计师在作品中如何掌握二者的平衡关系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1.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在文艺的内部关系中,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把握好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对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形式是事物外在的表现形态,是一件作品的“门面”,形式是否美观关于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正是由于有了形式,人们才能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并进一步了解其内容。内容是事物的核心要素,是构成事物的要素的总和,决定着事物的核心,是形式的基础,形式为内容的存在提供场所。
作为一门艺术生产活动,平面设计不能独立存在,需要结合社会环境,并与之相协调,才能更好地服务生产活动。例如一个设计作品要在什么地方进行使用,那个地方就是这个产品的使用环境。如产品与投放当地的法律相悖,有些内容不被法律允许,这样的作品就不能被投放。除此之外,如果当地的消费者没有这个需求,或者设计实践者的想法违反了保护地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的主导观念,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1]
2.平面设计市场现状
设计的定义,是根据某一固定群体的要求,对某个工作事先制定图样或方案。在实际产品应用中,内容与形式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事物中,作为事物的两面性呈现出来,二者辩证统一。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要做到同时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和精神需求。设计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矛盾而又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互相包容、互相转化,不能独立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
内容是设计的核心理念,没有客观内容,再好的设计也只是徒有其表,金絮其外败絮其内,其外在形式也就无处可依。一味地注重产品外在的形式,忽略产品的内容,就会形成“形式主义”,而只注重内容的产品,却又缺乏能够激起消费者兴趣的审美需求。如今市场上的平面设计作品过度追求外在的形式美,由于缺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相关指导,设计者往往不能从辩证的角度对其设计对象的诸多内容和要求加以把握,难以将众多设计元素奇妙的融合,其价值追求也单方面地停留在作品的某一维度,他们追求自己的作品更加符合大众审美,一味追求市场上的流行趋势,缺乏设计师个人的思想内涵,导致作品夸张且毫无生气。设计中所选取的元素和信息不能够恰到好处的反映作品的本质内容,最后呈献的是粗制滥造的“设计作品”,这样做往往会造成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其想要表达的真正思想相脱离。[2]
三、内容与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电影海报中的内容与形式
电影海报是电影与观众之间的第一印象,它以表现影片所体现的内在世界为设计宗旨,作为设计师,要立足影片本身,深入探析海报设计的美学法则和掌握观众的审美需求,在设计中体现影片的真实立意。就目前中国的电影海报设计市场来说,电影海报的作用早已不仅仅是宣传电影这么简单。
在电影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海报中(见图1),设计师黄海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大国风采。这组海报共六张,每一张都使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展现了不同的文物,而其玄妙之处在于,每件文物中都有一个微小的人物匍匐于破损处,默默地修复文物,表达了海报中“择一事,终一生”的主题。不仅如此,这组海报也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文物修复工作者不仅是在修复文物,更是通过人与物的互相陶冶、丰润与传承,展现了工匠们将自己放置低位,淡泊名利,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最耀眼的光亮的这种大国工匠精神,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与中国山水画中的点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设计师黄海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发,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描绘出了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者的精神情感,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是对中华民族的大国工匠精神的一次极好传递。[3]
上一篇:豪放的苏轼——《赤壁怀古》拓展赏析
下一篇:两位大师的默契